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魏了翁〔宋代〕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处处都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
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能领会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

注释
醉落魄:即“一斛珠”,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七字,仄韵。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
箫、鼓、笛:乐器名,此用以形容节日歌舞之盛。
祈麦祈蚕:祈求农事丰收,麦、蚕代指诸多农事。
元正七:即农历的正月初七。
翁:父亲。
扶掖:指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此指孙子搀扶祖父。
商行贾坐:商贾均指生意人,在古代的分界是行卖叫商,坐卖叫贾。
会得:懂得、领会到。▲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正月初七日约友人应懋之同往南山探春,此词即作者为记述他们途中所见所闻而作。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途中所见所闻,起写春色无边,点明时上,次写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拥向南山觅春;下片紧承上片,继写沿途所见,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揭出作意。此词情由景出,论随情至,写得自然、得体。

  正月的时候正值应春,初阳发动,故词以代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代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代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代村村”三句,以及下片代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代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代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此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代箫鼓”、代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代村村”、代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代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代祈麦祈蚕”,点出代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代麦”、代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代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代来趁元正七”,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代翁前”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代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代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代翁”、代子”、代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代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代行”、代坐”、代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了。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代耕织”则为代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代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从代箫鼓”至代耕织”,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代春色”,上片次句用代苦”与代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代须知”是告诫语,作者要告诉人们:代人日”中的代人”的种种活动与期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代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象在代人日”里所意识到代人”的作用与追求,那就代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只有在代人日”这一天才去追求祈祷了。显然,作者是在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他处理政务主张代内修”、代立本”、代厚伦”,正人心,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皆代以化善俗为治”;使代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这就是他在此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从全词看,此词没有浮躁怪诞之气,写得古朴自然,平易真切,与农村风物极相贴合。▲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猜您喜欢

赠云峰演庵主

李昴英李昴英 〔宋代〕

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高秀才绅十年前有同邸之旧以剑名堂求诗

许及之许及之 〔宋代〕

沙河灯火闇残更,客舍犹闻讽诵声。科举累人须要了,词章似子岂无成。

勋名合是男儿事,通塞能忘造化情。莫向斗牛占气采,夜深只愿少微明。

龙磨角石

方信孺方信孺 〔宋代〕

旧说神龙水底蟠,何年电掣与雷奔。
至今舟子相呼唤,犹指江边石上痕。

雨中出门闲望有作

陆游陆游 〔宋代〕

急雨初来已泻檐,清香欲散更穿帘。
年开九秩尚不死,坐对一编殊未餍。
人笑黠痴俱得半,自怜贫病每相兼。
说梅古谓能蠲渴,戏出街头望酒帘。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沁园春·问讯梅梢

黄机黄机 〔宋代〕

问讯梅梢,小春近也,花应渐开。记华堂此日,红牙丝竹,欢声昨夜,翠玉樽罍。雾节童童,金旓曳曳,人自阆风玄圃来。嬉游处,任沧波变陆,劫火成灰。行天看取龙媒。笑卫霍当年如此哉。有笔头文字,何妨挥洒,胸中兵甲,解洗氛埃。见说君王,防秋才了,便著芝泥封诏催。功名事,付孱颜燕石,突兀云台。

赠余士翘转谕宝安

张萱张萱 〔明代〕

罗浮紫气正峥嵘,有客凌云赋两京。肝胆自怜归我辈,文章原不属科名。

绛帷已报三鳣兆,襆被犹烦一日程。但得侯芭频载酒,玄潮休解汉公卿。

送王宗说寺丞归南京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晏岁欲飞雪,满天含冻云。
犯寒单骑速,猎吹紫裘薰。
庭鹊还先喜,池鸿去始闻。
公应问贫贱,善说莫如君。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临崖挤人。恶语伤人。
冤深潮海,嚼齿吞龈。
哑,说著无非是恶心。

寄复斋陈寺丞二首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岂说从来用处难,出乘五马看庐山。
凤凰览德下千仞,虎豹憎人上九关。
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
平生风节谁其似,汲黯朱云伯仲间。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