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似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鬓发浓黑,春光无限,但时间转瞬即逝,落花飞雪便会纷纷飘落。菊花盛开,但很快也要随着秋尽而凋零,不如趁身体健康及时行乐,痛快饮酒吧。
虽有满腹经纶、一身才气,却被弃置不用,只能眼看着那些会钻营的同辈青云直上。这其中的玄机不应该让孩子们通晓,但功名之事实在太诱惑胁迫人啊。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发(fà):头发。一说指草木。《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发犹毛也。陆案:毛,草也。地理书云:山以草木为发。”青青:浓黑貌。
落红:落花。
谩(màn):同“漫”,徒然。
黄花:指菊花。
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
何似: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尊:同“樽”,酒杯。
见(xiàn)在身:谓至今健在的身体。唐代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斗”字在此处有“受用”之意。见,同“现”。
“书万卷”二句:化用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眼看”句:北宋张元干《陇头泉·少年时》:“百镒黄金,一双白璧,坐看同辈上青云。”眼看,眼见,目睹。同辈,犹同列,同僚。上青云,青云直上,喻显达。
个中:其中,这里面。会: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
逼人:给人以威胁。
功名:功业和名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庆元中辛弃疾闲居瓢泉时。韩侂胄于庆元元年(1195)贬逐赵汝愚之后,又在以后三四年间设置伪学籍,申严伪学之禁,史称“庆元党禁”。就连闲居在家的辛弃疾也未能幸免,被人弹劾抨击。辛弃疾既反对韩侂胄等人擅权,对于党争也不能超然忘怀,故此词讥评时政,语多愤切。

赏析

  这首词是写人生感慨的,表现了对仕宦的失望。上片春“无限春”和“的红”对举,暗示惜春及珍惜青春之意,并说人随着时光流逝也会衰老,不如多饮美酒,及时行乐。下片写自己读书善文,希望建功立业,不时事与愿违,的职黑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表达出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叹。全词不事雕琢,明白如话,却写出了过来人经历的个中滋味,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上阙写珍惜现在身。开头两句写青春易逝。其中“发底青青无限春”写人,言其鬓发浓黑,春光无限;而“的红飞雪谩纷纷”写物,言飞雪满天,的红遍地,冬去春来,时光迅速逝去。春“无限春”和“的红”对举,暗示词人不仅惜春也要珍惜青春之意。“黄花”二句写珍惜现在身,其中“黄花也伴秋光老”紧承“的红”二字,暗示人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用春衬托下句。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说:“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意思是少谈政事,多饮美酒,就能避免祸患。此处化用其意,言伴随时光而老的黄花和人目前的身体相比如何,同样也会衰老,含蓄地表明应珍惜现在身心,及时行乐之意。

  下阙写功名逼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头三句化用杜诗,言其多读书,善为文,想立朝从政,建功立业,不时事与愿违,的职闲居;而同辈却青云直上,跻身显宦,自己内心自然不能平静,从而表达出对世事沧桑、仕路浮沉的感慨与叹息。结尾二句写功名逼人。言个中原因儿童还不能理解,只有过来人方解其中味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只恐功名更逼人”,使词人现在也难春“受用”,照应“发底青青”,含有深刻的意义。▲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答江似孙谢遗锦衾(叠用寒字)

程嘉燧程嘉燧 〔明代〕

故衾何意托交欢,得共高人寤寐宽。
不分秋风破茅屋,从教夜雪满长安。
空床独枕琴三尺,远札相遗绮一端。
早晚平津谁与报,布衣思庇九州寒。

历溪书事五首 其三 佩韦

揭祐民揭祐民 〔元代〕

吾韦佩已久,韦弊将若何。纵有未革性,谢韦功已多。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後,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愁倚阑令•愁来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帘丝外,月波中。晚来风。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曾几曾几 〔宋代〕

茶山老子竟成痴,谩说寻芳去不迟。
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

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

朱自牧朱自牧 〔元代〕

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日落山空涧水哀,市门静闭防饥虎。

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

昼持弓矢夜枕戈,静匿儿童防笑语。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

七和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和叶仲洽喜雨

陈文蔚陈文蔚 〔宋代〕

一旱不问下与高,风吹日炙同煎熬。
悲鸣鸿雁不饮啄,向人终日声嗷嗷。
千里赤地天不管,毫发微功矜桔槔。
乘除自古有成说,霖潦一春多发泄。
渴苗欲死俟沾溉,至此翻令成泽竭。
不眠耿耿抱幽恨,离毕中宵起占月。
仰天浩叹如何理,引手欲挽天河水。
鹅湖作镇县东隅,山巅忽有云峰起。
朝隮何事故要日泽已均,泼墨千山云不断。
骚人赋诗喜欲狂,自写长牋几脱腕。
东西倒悬今少解,欢情随雨亦滂沛。
祗愁西北望云霓,腥膻久矣为民害。
请看麟史书伐邢,一日兴师当问罪。
诗成聊写闵雨志,亩亩拳拳有深爱。

采桑子 赠王姑

王吉昌王吉昌 〔元代〕

性弘定慧空消息,虚谷传神。无象天真。拍塞乾坤貌至纯。历年无碍圆明相,不变长春。祖意明伸。阴粹阳精身外身。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二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壁立中丞第一峰,后来叠出玉芙蓉。河东从此称三凤,汝水何劳羡八龙。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