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蘋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里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谷的水边。哪里可以去采藻?在那浅浅的水沟间。
什么东西盛蘋藻?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东西煮食物?三脚錡与无足釜。
祭品放置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的少女。

注释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
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锅。
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
牖(yǒu):窗户。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有:语首助词,无义。
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鉴赏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

猜您喜欢

或以诗送来禽次韵奉酬

陈傅良陈傅良 〔宋代〕

隔水佳人久不逢,只应我懒或君慵。
感时相馈情何厚,却说云泥笑杀侬。

踏云行 赠安山李秀才

王丹桂王丹桂 〔金朝〕

已矣焉哉,之乎者也。悟来好把番番舍。童蒙训授费精神,因循莫使头生雪。飞矢年光,忍教虚设。殷勤说破修仙诀。一枝丹桂肯跻攀,与君

秋晚杂书三十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酒为万有神,菊实百卉仙。
敢问神谓何,我肠苦愁煎。
此味一濡唇,倏忽千忧捐。
仙说又何谓,南阳有其泉。
昔人饮芳润,槁项足引年。
閒居爱重九,二物心怀旃。
秋热寒华迟,家贫时醪悭。
屯乖勿深叹,古亦有斯贤。

留窗陈氏书斋

胡仲参胡仲参 〔宋代〕

因访吟朋到竹居,春寒策策动窗虚。
几翻好雨偏留客,一盏青灯共读书。
徐孺旧曾亲下榻,陈遵见说好投车。
与君静夜评心事,万斛闲愁尽扫除。

念奴娇

佚名佚名 〔宋代〕

天高气爽,正金风玉露,安排秋节。株守蓬窗无寸效,自愧才非人杰。那更家贫,又添丁累,料想无奇骨。新章褒美,天然好语还发。
堪羡力薄无储,宾庖萧萦,乏礼延佳客。多谢诸公来宠贲,虽有一瓯春雪。玉果未圆,犀钱须办,早早为君说。恐辜珠玉,小词聊且权折。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宋高宗宋高宗 〔宋代〕

仕进之道,要在究习。
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以有立。
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归去。归去。笑损花边鸥鹭。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 其八

郭之奇郭之奇 〔明代〕

使民复结绳,老死不相陵。甲兵无所用,舟车无所乘。

使民复畏威,不言而自归。吾言甚易知,知者亦何希。

不知知病,不病乃圣。圣人不病,民莫不敬。不争而胜,不召而应。

天之所亘,民胡不定。天网恢恢,天道日回。抑高举下,损去益来。

有馀不足,既覆始培。圣人胎之,使世皆孩。以柔胜刚,以弱胜强。

处下曷殃,损馀曷伤。受其不祥,为天下王。执契司方,为天古皇。

毋为大匠斲,以劳血指握。道本无名璞,人心方寸觉。

五千牛背言,一画庖牺学。

耕钓境

叶茵叶茵 〔宋代〕

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
乐此至乐地,其惟蓑笠翁。

送黑翠峰参戎赴留都不觉发江湖廊庙之悃

湛若水湛若水 〔明代〕

黑公自名将,倾盖禺山坡。谈兵樽俎间,只手提天戈。

适当喉舌地,国脉在运河。锁钥固荣卫,腹心赖调和。

文武有吉甫,庙算帝心嘉。忠信挞秦楚,一心不在多。

倭奴偏水战,出没淩苍波。短兵慎相接,长技我爪哇。

丈人出奇计,攻守万无差。吾有进取策,并用夫如何。

请调三土州,家兵强莫过。亲裹土粮来,无费我公家。

功成酬以爵,否则削有加。乌艚绝港口,众兵如刈麻。

二策须兼举,相与灭么么。钟鼓闻天地,晏眠嬉且歌。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