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色啊!妩媚动人的春日景色啊!金陵城内依然是一副姹紫嫣红,春光骀荡。夕阳斜挂,柳条翦翦百花艳丽。谁家的少年郎醉卧在这令人痴迷的景色之中啊?年少啊!年少的时光多么美好!人生短促,当珍惜年光,趁着年轻时候及时享乐。
注释
三台令:词牌名。原名“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巳改称“三台令”。
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或“青城门”。青门外有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花蔫:指花草枯萎,颜色不鲜艳。▲
冯延已所处的是国家衰乱的政治环境,而他少年时期又拥有悠游自在的潇洒时光。但作这首词时,作者已不复少年。这是作为封建士大夫文人的冯延巳在一个春日宴会上表现出的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小令抒写的是主人公触春景而生伤春迟暮之情,表达了强烈的惜春之意。全词词采清丽,手法委婉,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体现了冯延巳词的基本风格。
开始连用叠字,“春色,春色”,以唐词定格,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有着歌曲咏叹的意味。在感情上是赞美,还是厌烦,乍看使人捉摸不定。紧接“依旧青门紫陌”一句,才使读者从迷惘中,恍然有所领悟。又是一年春好处,青门紫陌又见花枝招展,万物争荣。而这年复一年的春色,只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却没有“岁岁年年人不同”。其中“依旧”二字,尤为词评家所注目。
接着一句“日斜柳暗花蔫”,通过描绘景色进一步深化了上句所蕴含的深沉感慨,这里不仅描述了“日斜柳暗”的景象,连花儿也失去了光泽,比之于“依旧青门紫陌,”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四句:“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其中“年少,年少”之叠字倒用,更增其晚年不得排泄“无限感慨”的悔恨之情。本为感伤人,故作行乐语,正是“意内而言外”的妙用。
这首词几乎通体写景,表面看来似乎浅显易懂,了无余韵,细细体味却是景中含情,寓意深沉。这首由于作者看似毫不经意的信手摄入笔底的景物,实际上都是经过选择和精心安排的,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思。▲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夜来梦见小于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文叔兄以泉州丈之亡自萍乡奔赴归途以书约相见会蕃留邑中得以合并时复闻袁州先生之讣哀伤之馀诗以叙别
一雪五日阴,冰冻吹不裂。今晨定何朝,万里来霁色。
我将还山中,已驾还复辍。故人有书至,会面不可失。
故人江西吏,何为浙东役。恸哭竹林回,我实门下客。
去年送朝天,除书报三易。心知以病辞,岂料成死隔。
东怀丧未赴,西望讣复得。追惟平生游,语泪相陨杂。
僧房幸小驻,聊以舒郁结。酒固不成欢,梅开况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