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为伊瘦损,怕红消翠减,被人猜着。为伊瘦损,渐腰围如削。
春来了、为伊瘦损,春去也、只恨东风恶。为伊瘦损,怎怨伊情薄。
真个为伊瘦损,悔当初轻诺。偏道是、为伊瘦损,千行泪、禁得涓涓落。
为伊瘦损,待怎生抛却。
雨花台畔访紫荆。匹练大江横。钟山紫翠斜阳外,虬龙影、几阵松声。
曾共庐山高衲,小楼明月吹笙。
短筇重过石头城。怀旧不胜情。徵君旧刹栖霞寺,梧桐老、白鹤相迎。
为道二乡居士,来寻三影先生。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
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
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扫空婆娑黑云影,照见海上金银台。
我从武姥来,却望嵩华去。道逢老篯铿,盛说岩中趣。
东风拂涧桃花飞,爱此山水含清辉。放歌谁和碧玉调,起舞更揽青萝衣。
我怜老仙极清越,颜色如童发如雪。便从石上引芳尊,夜夜岩前醉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