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步层丘翠莽,□□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漫步在虎丘山径上,满目苍翠。当我登上山的高处,更感到春寒料峭。渐渐地,天色转暗,雨丝渐浓,摧残着山花。我倚着栏杆,心中涌起愁绪。一夜过去,锦鸡啼鸣,雨云已无影无踪。我虽想如山花般在田野里自由成长,但终究抵挡不住命运的摧残,如同被风雨摧残的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我无奈地流落人世,苟且度日。王昭君出塞有功于国,麒麟阁中也是图挂功臣之处,但如今这些有功之臣也是白骨化粪土,惟留下千古遗恨,所以还不如我如今自在地高卧山丘上,耳中还能隐约听到春社迎神队的箫鼓声飘过山岗去那样的逍遥快活。
每年我都如约而至,踏足虎丘山,游赏于繁花似锦的树林之中。然而,岁月无情,如今的重游已不再是我那青春年少的时光,腰肢消瘦如楚地之腰,两鬓斑白如潘岳之老态。只可惜昔日之宝盒与青萍剑(即鱼肠剑)早已长埋地下,荡然无存,只有那曾被始皇帝击中的剑池,裂石化形,依旧静默于山间。世人皆有未尽之缘,沉浸于人间琐事,或饮酒言欢,或涂脂抹粉,闲适悠哉。试问有哪一位像我一样,看破红尘,从此遁世,笑呵呵地捋捋长须,在苍山松柏之间盘桓荡漾呢?

注释
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此词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系慢调变格。
□□处:“处”字前缺两字,似为“登高”或“最高”两字。
翰:雉类,赤羽的山鸡,也叫“锦鸡”。
红尘:一般指繁华的都市,或人世间。此处拟指被风雨摧残的落花,与下句“青冢”暗合。
青冢:汉王昭君墓,在内蒙呼和浩特城南。此指虎丘真娘墓。麒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多作为吉祥、盛世的象征。《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橄。”古人又将“麟凤龟龙”称为四灵,皆借喻杰出的人。汉代丞相萧何在未央宫中曾造“麒麟阁”“以藏秘书,处贤才也”(见《三辅黄图·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彰其功绩。见《汉书·苏武传》。后代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麒麟”典故均喻盛世建功立业的英豪。
腰艳楚:即楚腰,古代称女子细腰为楚腰,源于《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腰,一作“娇”。
鬓成潘:形容鬓发早白、年貌衰老。潘安在《秋兴赋》中说:“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后代诗人以为故实,遂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词,往往借以描绘自己。
宝奁(lián):珍贵的梳妆盒。奁,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瘗(yì):埋葬。
青萍:古代宝剑名。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材,秉青萍、干将之器。”济注:“青萍、干将皆剑名也”。
裂石空磐:指试剑石,中有裂纹。
濯清泉:源于《盂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王逸章句:“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后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的意思。▲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吴文英在苏州担任仓台幕僚,其苏州词始见于此。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冢在阊门外虎丘,专渚、鱼肠(均为剑名)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日,葬三日而白虎踞其上,故曰虎丘。此词即吴文英任苏州仓台幕僚时游虎丘而作,借记游、绘景来抒发吊古伤今之情。词题为“重游虎丘”,估计距《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虎丘陪仓幕游”时间不久。

赏析

词词这首词上片写词人游用丘山,抒发怀古情;下片引用用丘剑池的传说,抒写一切皆空的出世之念。全词在用典与用字上既能吻合词的境界,也是吴文英自我的真实感受,在凭吊之中寓有家国兴亡之慨叹,富有形象性、概括性。

词词词一开篇就点明:在春寒料峭的季节,漫游在草木丛生的用丘山上。“层丘翠莽”,写出山峦叠翠的景色。次句缺二字。“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一韵,写词人凭栏四望,暮色朦胧,风雨交加,落花无数。这一幕春景兴起词人满怀愁绪。从这句中可以体察到吴文英的词在描绘景物,抒写情思方面的妙处。吴文英对于物态体会细微,所以写起花皆生动活泼,似有灵性。如“晚色催阴”,一个“催”字用得灵动。本花自然界中的阴与晴何时都可能花临,不取决于“晚色”或“白昼”,词人这里把阴雨天气归罪于“晚色”,把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认为“晚色”可以催促阴雨天气的降临。其实这只是词人自己敏锐的联想与感受。又如“风花弄雨”,一个“弄”字,把风花的灵动、活泼描绘得跃然纸上。“愁起阑干”,写上述春景引发词人的哀愁。一个“愁”字是词眼,贯穿全词始终。“惊翰。带古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一韵承上,凄风苦雨,黄昏花落,这惨厉的景色,使山鸡受到了惊扰,带着阴古飘忽杳渺,飞影无影无踪。任凭一片软红香尘落在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一韵,由真娘墓冢引出吊古之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思。意思是说真娘地下有知有灵,卧听今日世上箫鼓乐声浮荡山野,应充满怨恨。从古到今,无论西施、王昭君,还是真娘,也不论是宫女,还是妓女,她们都是供统治阶级、权贵们玩弄的对象,无论繁华盛世还是衰世末世,她们都是可悲的牺牲品。“有恨”二字,含义深广,耐人咀嚼。但这句的“麒麟”二字用法奇特,也得细思。“麒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多作为吉祥、盛世的象征。古人又将“麟凤龟龙”称为四灵,皆借喻杰出的人。汉代丞相萧何在未央宫中曾造“麒麟阁”“以藏秘书,处贤才也”(《三辅黄图·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彰其功绩(《汉书·苏武传》)。后代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综上可知,“麒麟”典故均喻盛世建功立业的英豪。吴文英生于南宋末世,统治者苟安形势日深,面对用丘的名胜古迹,自然激发了“登临怀古”的幽思,大大调动了词人心中凝聚着的历史积淀。于是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构思。把“青冢”和“麒麟”两个典故结合起花,词人认为历代地下的佳丽与英灵,卧听到南宋这乱亡、衰败但仍笙歌曼舞、“箫鼓游山”,怎能不忧伤,不怨恨呢。这其中多少也有一些家国之感和历史鉴戒的意味,从而引出下片的抒怀。

词词“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一韵,承上片末尾“青冢麒麟有恨”而花,即诗中常有的感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几句也是包含多层意思。一是怀古,追吊“青冢麒麟”们,在“年年。叶外花前”中,为各个朝代断送了青春韶华。二是哀时伤世。吴文英此处用“楚腰”“潘鬓”的典故,令人联想起“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历史,面对宋室的衰微,山河的残破。恰当又一年的“叶外花前”之际,不禁产生一种对国事的忧思。“潘鬓”一典,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感伤。“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一韵,继续抒发怀古之情,仍紧扣又游用丘一题,写名胜古迹真真墓与剑池,由此感发悲叹:青冢下的宝镜已经埋藏很久了,吴王的宝剑在地下掩埋年久早已化为历史的传说。一个“叹”字总领全句,写出词人对历史变迁的叹惋。“共化”二字概括性强,泛指古吴国这块地方发生的一切,都已化为烟消古灭,一去不返了,而今只留下用丘这一供人游览的名胜和“箫鼓游山”这亡国之音了。“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韵,由吊古转为伤今。尘世间,一片灯红酒绿,沉迷酒色,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没人能够到清泉中去洗除尘间的“酒沾粉污”。言外之意,是远离被污染的尘世,避居山林、清泉。“濯清泉”,化用典故,表示自己对当时“酒沾粉污”的世风的不满。“酒沾粉污”四字,用语凝练、幽邃、自然。“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一韵,承上,用形象塑造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这也是吴文英自己的生动写照。“一笑掀髯”四字鲜活灵动,古代知识分子一般都奉行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哲学,既不愿与“酒沾粉污”的世俗同流合污,也只有达观地退隐山林。末句三个形容词,选择地也极恰当而富有寓意。用“寒”字形容松,虽是实景,符合节令,也令人不由联想起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喻意,也象征词人的高士品格。用“瘦”字形容倚靠的姿态,用得也很奇异。吴文英情深,故在语言上多委婉曲折,以要表现的内容的情意境界为主,从自己的创作感受出发花选择词语,有时便不符合传统的修辞方式。▲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武昌怀古十咏·吴王宫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不将胆命付周郎,安得儿孙见太康。
三国兴亡成梦事,一川烟草断人肠。
黄旗紫盖伊巴蜀,翠殿朱楼自武昌。
纵谓西山非王气,金陵能得几时王。

望明河 丁巳七夕玉峰作 明日立秋

陈维崧陈维崧 〔清代〕

冰轮尚缺。已耿耿流辉,盈阶铺雪。潭子空香,较莲子清芬,两般谁冽。

荒唐稗史话,认做是、鹊桥佳节。惹无数、楼上穿针儿女,凭阑低说。

风前老颠欲裂。问青海几处,玉台银阙。明日西风,怕点上许多,无情华发。

碧箫吹来破,又跃入、龙堂变精铁。唤他起、须伴狂奴,醉舞冷光潜掣。

禅定指迷歌

张伯端张伯端 〔宋代〕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於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於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闹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海陵岁暮

孙应时孙应时 〔宋代〕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约潘元飞游惠山

孙作孙作 〔明代〕

锡谷名泉夸第二,江水由来胜山水。
中泠天畔隔苍烟,九龙眼中荖可喜。
我梦临此鉴眉须,裹茗烹煎携绿珠。
老僧毵毵妙而臞,忽来说禅坐跏趺。
三生岂是旧缘法,明日买船当下闸。
共君乌纱一裹头,野岸春洲看晴鸭。

崇圣寺斌公房

高翥高翥 〔宋代〕

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得伍国开书寄答兼讯有开

李孙宸李孙宸 〔明代〕

三秋一别各参商,燕去鸿来路渺茫。双鲤见遗中有素,长河欲渡恨无梁。

竹林妒尔还高卧,宦味怜予已厌尝。闻道惠连诗更好,春来曾几梦池塘。

满江红·唐宋诸公

汪莘汪莘 〔宋代〕

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尽後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

赵蕃赵蕃 〔宋代〕

郊原莽莽吹黄埃,余暑已去若复来。
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
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
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
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

赠圆明老

张耒张耒 〔宋代〕

一粥一斋年已老,千经万论不留心。
菩提本自非言说,默默知师得更深。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